您当前的位置 : > 资讯

开学季长三角高校联合行动,共筑HPV“男女共防”健康屏障

日期: 2025-10-10

  “我原以为HPV只会影响女生,但通过科普课堂了解到,男女都有感染风险。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要为未来伴侣的健康负责。”嘉兴大学大二学生小林在参加科普课堂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大学生小林的认识转变源于一项覆盖长三角多所高校的健康行动。自2025年秋季开学以来,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发起的“苗护青春·健康校园”行动已在50余所高校开展,包括温州医科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台州学院、嘉兴大学、徐州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通过科普课堂、疫苗接种服务等多样化活动,将HPV(人乳头瘤病毒)“男女共防”理念融入“开学第一课”,并结合政府惠民政策提升大学生群体疫苗接种的可负担性,进一步推动构建校园免疫屏障。

  高校开展科普讲座,提升学子疾病预防意识

  HPV已发现200多种型别,其中如16、18、31、33、35、45、52和58等高危型持续感染不仅可能导致宫颈癌,还与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阴茎癌及口咽癌等多种癌症相关。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宫颈癌及约九成肛门癌均与HPV感染有关。

  研究显示,我国女性HPV感染的首个高峰出现在17–24岁,男性高峰则集中在18–24岁,与大学生在校年龄高度重合,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大学阶段成为建立HPV健康防护意识的“关键窗口期”。

嘉兴大学科普讲座现场

  “进入大学生活后,学生社交活动频繁,这为包括HPV在内的传染病传播提供了潜在条件。我们会在开学季为新生讲解HPV感染途径、危害及防护措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意识。嘉兴大学校医院医务部陆益老师介绍。

  嘉兴市南湖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陈冲指出,诸多高危型HPV中,HPV52型和58型在中国女性中感染率较高,需要尤为关注由此导致的宫颈癌风险。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子宫颈细胞学正常女性HPV52/58的感染率是全球的近2倍。

  不仅女性,男性也面临HPV感染的威胁。“男性感染HPV易导致阴茎癌、肛门癌等风险。由于症状隐匿加之缺乏早期发现手段,一旦发展为癌症,预后负担非常大。”陈冲科长补充强调说。

  男女共防HPV,筑牢青春免疫防线

  接种疫苗是阻断HPV感染、预防相关癌症的最有效手段。长三角多所高校正积极推进接种服务,并借助惠民政策,让学生享受“三针免一针”的福利,大幅提升了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例如,嘉兴大学联合嘉兴市南湖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2000余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完成接种,加速了校园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高效衔接。

  根据《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推荐9至26岁女性优先接种,重点关注9至14岁女孩;同时鼓励27至45岁女性及9至26岁男性完成接种,实现“男女共防”的免疫屏障。

  陈冲科长解释道:“九价疫苗涵盖导致宫颈癌的主要高危型HPV,如16、18、52、58,并且对男性也具有保护作用。加之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无论男女,接种疫苗都能提供最有效的防护。“

  目前国内已批准用于男性的疫苗包括进口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其中,进口九价是目前唯一覆盖男女群体、可同时预防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的HPV疫苗,尤其纳入了中国女性最易感染的HPV52和HPV58,可预防约92%的宫颈癌及肛门癌、癌前病变、尖锐湿疣等疾病,为青年群体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从校园科普课到疫苗接种服务,从一所高校到长三角多地联动,此次开学季专项行动不仅是多点活动叠加,更彰显区域公共卫生协作。随着“男女共防”理念逐步落地,高校、疾控与社区共建的青春健康防线正在为“健康中国”目标注入力量。未来,长三角高校还将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多样化科普活动,预计覆盖200余所高校,惠及约340万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