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美国商业资讯)--慢性肝病药物开发领域的先驱Ochre Bio今天宣布与Boehringer Ingelheim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治疗慢性肝病(CLD),例如晚期代谢性脂肪肝炎(MASH)肝硬化的第一线创新再生疗法。
根据这一合作伙伴关系,Ochre Bio将利用其专利药物发现平台,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人类数据库,加上先进的成像和深度基因组表现型分析、自有的RNA化学研究以及应用专利的体外人体器官灌注模型的独家技术,可促进对多个治疗慢性肝病的创新再生靶点的鉴定、表征分析和验证。Boehringer Ingelheim将面向创新的再生靶点开发新疗法,从而有望增强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或逆转疾病进程。
Boehringer Ingelheim致力于提升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包括代谢性脂肪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品质,此次合作即是这一承诺的一部分。合作还将依托Ochre Bio在利用人类数据和疾病模型方面的顶尖能力,以加速新型肝病靶点的开发和验证。
当慢性肝病病程逐渐恶化,会减弱肝脏的自然再生与修复能力,进而导致肝衰竭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1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和相关的肝硬化。2此外,慢性肝病还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造成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的重大损失和沉重的经济负担。3由于当前未有获准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肝硬化的药物,因此急需创新有效的治疗方案。
Boehringer Ingelheim高级副总裁兼心血管代谢疾病研究全球负责人Søren Tullin博士表示:“我们与Ochre Bio的合作源于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加快开发面向包括MASH肝硬化在内的慢性肝病的创新疗法。Ochre Bio在肝病研究领域具备独特而强大的实力。我们相信,依托他们在基因体学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先进技术,搭配其以人为核心的转译模型,将有望发现新的再生途径,为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实际的改变。”
Ochre Bi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Quin Wills则指出:“慢性肝病是一种逐渐盛行的全球杀手病,有大量的医疗需求尚未满足。我们很高兴能与Boehringer Ingelheim的杰出科学家团队合作,双方均认同肝脏再生对于肝衰竭患者来说,是一个尚未充分探索的治疗目标。”
在这项多年期的多靶点合作中,Ochre Bio不仅将获得高达3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初期研究的里程碑款项,更有权依照从临床、法规监管和市场商业化各阶段的成功,获得里程碑权利金以及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此交易案总金额预计超过10亿美元。
关于Ochre Bio
Ochre Bio是一家开发创新型RNA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其产品用于治疗未有完善治疗方法的慢性肝病。其专利药物发现平台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人类数据库以及自有的RNA化学研究,并在活体捐赠者肝脏中进行检测。Ochre Bio总部位于英国牛津,在纽约和台北设有研究实验室。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chre-bio.com
1 Hora S, Wuestefeld T. Liver Injury and Regeneration: Current Understanding, New Approach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ells. 2023 Sep; 12(17): 2129. doi: 10.3390/cells12172129.(Hora S、Wuestefeld T。肝损伤与再生:当前认识、新方法和未来展望。《细胞》。2023年9月;12(17):doi: 10.3390/cells12172129。)
2 Wu, XN., Xue, F., Zhang, N. et al . Global burden of liver cirrhosis and other chronic liver diseases caused by specific etiologies from 1990 to 2019. BMC Public Health 24, 363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17948-6.(Wu, XN.、Xue, F.、Zhang, N.等。1990-2019年特定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全球负担。《BMC公共健康》24, 363 (2024)。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17948-6。)
3 Younossi ZM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Liver Disease. 2023. 21(8);1978-1991. doi.org/10.1016/j.cgh.2023.04.015.(Younossi ZM等。全球肝病负担。2023. 21(8);1978-1991. doi.org/10.1016/j.cgh.2023.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