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近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同时出现在电网“两大巨头”公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2024年重点工作中,引发市场机构关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这个三年前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被首次提出的概念,正加速落地。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绿色低碳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比例提高,新型储能系统加速建设,更分散化小型化的分布式发电比例提升……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端发生深刻的变化。众多机构纷纷走向绿色产业一线“掘金”,企图在这场电力系统、能源体系深度变革带来的产业革命中挖掘新机遇。
纵观整个金融体系,除了绿色基金直接投资、以银行绿色信贷为主的间接投资外,险企也正加快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同时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大规模的优势对相关项目进行直接投资。
然而,这块蛋糕并非那么容易被“吃”下。
新兴风险层出
电力系统风险管理需求旺盛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催生出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场景、新机制,许多新兴风险也初露端倪。”鼎和保险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森林表示。
据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新型电力系统的四大重要特征分别是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
电力系统将迎来巨变。其中,功能定位明确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转变;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随着能源电力转型不断深入,为应对系统发展面临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诸多挑战,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机制应用,这也带来了许多新风险。
例如,为了解决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三性”对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带来的挑战、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而新型储能系统的火灾风险极高,这对电站的运营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侧的产业低碳发展转型和生活模式的低碳化,绿电使用比例不断上升,更要求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安全、可靠、灵活等特性。
“随着新能源汽车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随时充电的需求提升。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在负荷高峰期进行充电会增大电力系统最大负荷,造成‘峰上加峰’,过高的电力系统峰值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N-1故障时过高的电力负荷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电网事故。”张森林向记者分析。
可见,风险管理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各参与方主要诉求,也为保险公司布局带来发展机遇。
商业化初期阶段
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市场规模仍较小
然而巨大机遇下,当前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市场规模却仍较小。
受制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尚不成熟以及用户风险意识的缺乏,市场规模小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匹配。
从这一领域中险企眼中最大的蛋糕——电化学储能保险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端倪,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侧的需求更大,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因此,在新能源电站强制配储的相关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飞速发展,据鼎和保险预测,到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保险市场保费规模或可达到10亿量级。
然而由于新型储能业务还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多个应用端的商业模式仍不完善,险企缺乏创新产品的动力,同时由于保费与风险对价的失衡,导致许多险企仍在观望或提供传统保险产品服务,但这一服务并不能满足电化学储能系统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在需求端,也正因为商业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电化学储能需求方自身经营仍存在困难,对于是否购买保险这一增加成本的事项会存在考量。
尽管市场规模仍较小,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市场是值得深挖的蓝海市场。“在新型电力系统迅速发展,新兴风险层出背景下,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张森林直言。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已覆盖“源网荷储碳数”六大环节。其中,电源侧保险主要为清洁能源电站提供风险保障,包括建设期、安装期与运营期财产一切险和物质损失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指数保险、营业中断险、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等。
电网侧保险主要为建筑与安装工程一切险、财产一切险、营业中断险及其损坏险等。负荷侧保险主要包括停电损失保险、用户需求响应责任险等。储能侧保险主要包括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保险、设备效能保证保险等。
碳排放领域的碳资产质押融资贷款保证保险、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贷款保证保险和降碳减排损失保险等,以及数字化领域的网络安全险等。
谁能吃下这块蛋糕?
掌握产业链和数据是关键
“以后谁掌握产业链,谁掌握大数据,则会更容易抢占市场。”张森林表示。
面对风险来源更多元化、表现形式更复杂、对风险保障具有新需求的新型电力系统领域,保险公司未来想吃下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一方面,新能源资源波动的风险、电力系统不稳定的风险、碳市场的风险、V2G技术的风险等各类新设备、新技术、新场景、新机制所催生的新风险要求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置定制化专属产品。
“如果按照传统险种承保,险企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将缺乏深入认识的动力。”张森林向记者表示。
同时,部分项目按统保方式,以一般电厂、电网资产的承保费率和承保条件进行承保,这就导致保费充足度不够,进而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或压缩成本,难以提供增值服务。
而增值服务,如风险查勘与培训等恰恰是新型电力系统各领域所亟需的。此外,传统财产险条款部分内容与新型电力系统无关,导致产品本身吸引力减弱。
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所衍生的各类新兴行业大部分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对保险公司风险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险企需不断深入产业积累数据,提升对行业的了解。
因此,新型电力系统保险要求险企创新保险产品,同时,深入产业主动参与风险预防,提供定制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新型电力系统保险领域,部分险企已抢占先机,企图饮这一蓝海市场的“头啖汤”。
其中,位于深圳的鼎和保险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模式较为典型。公开资料显示,该险企于2021年11月成立了国内首个“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研究中心”。
据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研发13款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保险产品,其中7项属行业首创,包含首个电化学储能系统专属保险、首创光伏电站并网消纳损失保险、首推电池容量衰减费用补偿保险产品等。
同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保险业务向能源电力产业链延伸。例如,打造电池储能安全保障一站式服务,挂牌行业首个电化学储能检测认证实验室等。
基于南方电网及大型能源央企股东资源优势,通过理论研究、产融协同、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该险企不断加强与产业链的联系,联合多方构建服务生态圈,并积累数据,形成了较好的商业闭环。
这一模式也将有利于打破当前供需不匹配的行业现状,帮助险企进一步拓展新型电力市场。